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84岁老人为扬州街巷“立传”一步步“跑出”现存老街巷367条


    签名赠书


    书籍封面


    昨天,扬州建城史上第一部文图并茂,兼有测绘、考证、采风、摄影之长的地名专著——《扬州街巷实录》面世,广陵区区委、区政府在钟书阁举行了新书发布会。

    84岁高龄的作者刘孝若有些微微激动,他说:经过数十次在泰州路以西、二道河以东、南通路以北、盐阜路以南的老城区5.09平方公里范围内盘桓,我终于厘清了自1357年开始的660年以来,现仅存的老城区街巷共367条,其中路名18条,街名54条,巷名232条 其他如门、桥、里等未以“巷”字命名的63条。

    步行丈量

    84岁老人成文化传承志愿者

    翻阅扬州历史资料,刘孝若发现,新中国成立前扬州古街巷共有506条,随着城市的建设改造,很多原有的古街巷几经更迭,有的已不复存在。据不完全统计,扬州老城区现有古街巷367条。老人精心绘制了《扬州老城区街巷示意图》,成为当今最完整的扬州古城街巷大全。

    老人说,“扬州历有巷城之誉,街巷稠密,曲径通幽,街巷之间可相通连,或首尾相接,或转弯抹角,给人一种变化莫测的神秘之感。这些历经沧桑的古街巷,是历史文化名城留给扬州人民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因此,我有责任用镜头和文字真实记录并传承下去。”

    面对着密如蝇头小字《扬州老城区街巷示意图》和《扬州街巷实录》,市民政局地名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老人一步步跑出来的,这样的图录、地图和文字保存下来,对于后人研究扬州古城历史是一份宝贵的材料。

    广陵区昨天授予老人“扬州文化传承志愿者”光荣称号,感谢他用图片记录地名的特殊方式,传承着扬州城历史和文化。

    记录历史

    扬州专家一路“护持”

    谈起编著过程,老人满是欣慰和感激。他回忆道:“2015年春,我开始搜集与扬州街巷有关的书籍、报刊、网络文章等资料,边阅读、边消化、边摘录、边归纳、边整理、边编写 ,结合实地调查、走访,花了很长时间,但收效甚微。为减少失误、少走弯路,专程去了扬大师范学院中文系,向他们说明来意,得到极大的支持。后来,学者黄继林先生向我提供了很多文字素材,对我在编写街巷文字条目中起了示范引导作用。我边编写、边修改、边补充、再修改,先后易稿七次,一直折腾到2017年2月总算“脱稿”,但还有不少疑点和难点必须解决。通过 “扬州十老”王继忠先生从中搭桥,书稿得到学者韦明铧先生的审定,在月余时间,对十多万字的书稿逐一审订,并提出具体修改意见,并为本书命名。”

    韦明铧为该书作序。“地名是城市通史、乡情凝结、百业名册、怀旧风景。但是一些古老的地名,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现在的渡江路,谁还知道就是从前的砖街?现在的广陵路,谁还知道就是从前的左卫街?今天的大学路两边,谁还记得就是昨天的扫垢山?作为百年来扬州中心地标的辕门桥,已经淡出了人们记忆……我们这座城市应该感谢这位执著的老人,他用自己独特的镜头和文字,为我们留下了城市的通史。”

    梳理巷名

    “东营”“旧城”巷最多

    在《扬州街巷实录》中,以“东营”“旧城”命名的巷子最多,分别达到了8条、12条。

    据书中记载:相传,东营原是明代常遇春将军在教场之东驻兵的营盘。现今位于得胜桥东段北侧,是一条宽不足2米,长270米的南北走向巷道。北接如意巷,巷内17号门前有公用水井一口,在该巷东侧与崇俭巷(原多宝巷)南、北两个西巷口相交;在东营西侧自南向北有东营头巷、二巷、三巷、四巷、五巷、六巷、七巷及一条东营小五巷,共8条巷道,与其相连。

    记者在现场看到,现今东营西侧的8条巷中有7条是东西走向的巷道,即东营头巷、二巷、三巷、四巷、五巷、六巷、七巷,它们都经东营二圈门、东营三圈门通往教场街中段(现国庆路南段东侧),唯一的一条东营小五巷是南北走向的巷道,在东营五巷中段由南向北连东营六巷南侧中段。在东营巷内东侧有多宝巷(今崇俭巷)和北首如意巷,这两条巷道向东均通往永胜街。

    旧城头巷东起北城根,西接仁丰里,在巷中段南侧与兵马司巷北巷口相通。巷北连旧城小二巷。宽不足2米,长174米。旧时仁丰里东侧,从南到北有旧城头巷、旧城小二巷、旧城二巷、旧城小三巷、旧城三巷、旧城四巷、旧城五巷、旧城六巷、旧城七巷、旧城八巷、旧城九巷、旧城十巷,共12条。 

    记者 姜涛 文/图

深圳工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