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科技强国新动力



    

    

    本报记者 王尔德 杭州报道

    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对外发布。

    其中,由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李兰娟院士领衔,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汕头大学、香港大学、复旦大学等11家单位共同完成的“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获得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这是自该奖项设立以来,我国医药卫生行业、教育行业“零的突破”。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以下简称《21世纪》)专访了李兰娟。

    六大创新与突破

    《21世纪》:能否简要介绍一下“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

    李兰娟:新发传染疾病始终是全球安全的重大威胁和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损失。20世纪全球发生了4次世界性的流感大流行,每次均造成数十万乃至数千万人死亡。

    在传染病和新药创制两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下,为了有效应对新发传染病,项目组汇聚我国优势力量,承担国家重大任务,创建国家平台,协同创新,联合攻关,在发现新病原、确认感染源、明确发病机制、开展临床救治、研发新型疫苗和诊断技术等方面取得六项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创立了代表“中国模式”和“中国技术”的新发传染病防控四大体系和两大平台,成功防控了2013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

    《21世纪》:能否具体介绍一下这项技术的六大创新突破?

    李兰娟:第一,突破新病原识别难题,创立新发传染病病原早期快速识别技术体系。创建全球最大的传染病监测网和数据库,可在72小时内完成300余种病原分析,为早期发现新病原、监控病原体变异提供关键技术。

    2013年突发疫情后,项目组在5天内确认了新型H7N9病原,向全球公布全基因序列,成果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首次发现了H7N9病毒的演变及分子进化机制,发现H7N9病毒是一种三源重配病毒,其中H7来源于长三角家鸭,N9来自韩国候鸟,通过候鸟到鸭再到鸡的两步重配而成。该成果在《自然》、《柳叶刀》等杂志发表。

    第二,创立了以分子分型和溯源为特色的新发传染病预测预警技术体系和防控模式,可以快速发现传染源,精准防控。

    研究发现活禽市场禽与患者的病毒基因同源性高达99.4%,证实活禽市场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源头。大数据分析模型研究发现,关闭活禽市场可以减少97%的人感染风险,迅速控制疫情,成果在《柳叶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

    第三,创立了从蛋白结构到动物模型,多因素、全角度精确解析新发传染病发病机制研究体系。

    首次发现H7N9病毒的双受体结合特性及PB2蛋白的701位点突变是导致禽传人的关键分子基础,首次证实了病毒可在雪貂等哺乳动物间有效传播;首次揭示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重症患者存在“细胞因子风暴”,病毒在人肺组织中复制力强,是引起免疫病理损伤、导致患者重症和死亡的关键原因,为救治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第四,突破人感染H7N9禽流感高病死率的难点,创建了抗病毒、抗低氧血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抗休克、抗继发感染(“四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微生态平衡(“二平衡”)的“四抗二平衡”救治策略和“李氏人工肝”为代表的独特有效的救治技术,显著降低病死率。世界卫生组织专门向项目负责人征求“四抗二平衡”救治策略,用于指导全球H7N9诊治。

    第五,创建我国流感疫苗快速研发新技术体系。利用反向遗传技术成功研制了我国首个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种子株,打破了我国流感疫苗必须依赖国际提供的历史,填补了我国流感疫苗种子株自主研发空白。疫苗种子株安全性和质量评价达到国际水平,为今后新流感疫苗研发提供了关键技术。

    第六,创建了我国新发传染病诊断试剂高效快速研发平台。H7N9病原发现后两天内成功研发检测试剂,并获发明专利和医疗器械注册证。检测试剂3天内推广至我国31个省市,5天后至周边各国,7天由世界卫生组织向全球推广,标志着我国该领域技术已达国际水平,为早期诊断、控制疫情作出巨大贡献。

    从“跟随者”成为“领跑者”

    《21世纪》:从全球来看,这项技术突破有哪些重要意义?

    李兰娟:这是中国科学家在新发传染病防控史上第一次利用自主创建的“中国模式”技术体系,成功防控了在我国本土发生的重大新发传染病疫情,不仅避免了类似SARS的悲剧重演,还在控制MERS、寨卡等传染病的输入和援助非洲抗击埃博拉疫情中取得卓越成效,为全球提供了“中国经验”,展示了“中国力量”。世界卫生组织评价这项成果具有里程碑意义,堪称国际典范,标志着我国在国际新发传染病防治领域从“跟随者”成为“领跑者”。

    《21世纪》:这项技术在2013年已经完成,为什么去年才申报国家科技奖?

    李兰娟:按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评奖要求,相应的成果需在技术上有重大创新,并在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经过 2 至 3 年的应用推广及实践验证并取得了重大的社会效益才可参与推荐评选。


深圳南头临时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