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毕腊英:花118元买"贵衣裳"赴十九大 留着钱捐助贫困学生

  【十九大代表贯彻十九大报告精神系列报道】

  未来网(www.k618.cn 中央级新闻网站)北京10月29日电(记者 和海佳) 10月11日,山西高平市商场里毕腊英花118元买了件“贵衣裳”,一件铁红色正装西服,穿着这件衣服跟随山西代表团到北京参加十九大开幕会。

  “我表妹问‘姐,这么大场合还不花好几百置办身衣服呀?’其实我穿什么衣服都能开会,我要留着钱捐助贫困学生。”十九大党代表、全国劳动模范毕腊英日前在记者采访中描述着她的十九大时光与未来向往。

  从1992年起,毕腊英用开办养猪场的营收成立了四个助学基金,捐献一半以上的年收入资助当地贫困生,已累计捐款42万余元。“这些年一年能挣三万多块钱,捐两万多,闺女有时补贴一点。”毕腊英向记者算起她捐赠的公益助学金,“十九大后,我在村里小学建的道德教育书屋要正式投入开放了,我要在学校里做义工,在书屋里教孩子们明理。”


  毕腊英在养猪场工作。(受访者供图)

  “别人说你早上四点半就起床种玉米,还把自己挣得大部分辛苦钱助学,累不累呀?其实这条路我越走越想走。” 毕腊英坦言她还将坚持在为贫困生公益助学的路上,“多给年轻人荣誉去鼓励他们,我干活就行了,我已经习惯劳动了。”

  创建道德教育书屋 靠种玉米养家捐助贫困生

  山西伯方村清晨五点半,一个普通的晋南农家院落里,毕腊英已起床开始忙碌着秋收农活了。

  十九大闭幕后,毕腊英从京返乡,一边在玉米地田间务农,一边在高平市和寺庄镇向基层干部群众传递十九大报告学习感受。“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公平,重视农村义务教育,我这次开会时提议把城里的优质师资放到乡村学校里。”毕腊英表示,随着国家的教育资源均衡化,未来农村学校建设会同城市学校看齐,“把好老师也分配到农村学校来,给农村学校配备电脑、数字电视等硬件设备。”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对此毕腊英形容这是国家给包括自己在内的农民们吃下一颗“定心丸”,“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样我们能在土地种植、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长远安排了,比如我们可以种果树等成长周期长的农作物。”

  今年五月为了伯方村环保建设,毕腊英带头关闭了开办二十余年的养猪厂,开始在家里的六亩田地里耕作玉米。“延长土地承包能吸引更多爱农村、懂技术的农村青年回乡创业,现在村里都是我们50多岁的人在家种玉米、锄草,玉米产量高但价格低。”


  毕腊英(图左)在抬肥料。(受访者供图)

  毕腊英估计着卖养猪场所得的十万多元与种植玉米地可以支持她今后五年的公益助学,“一年能捐2万多元,助学这件事再难也要干下去。”毕腊英还用卖掉猪场的钱在伯方村小学建立了道德教育书屋,摸索着开设道德教育书屋的新路,目前该书屋已有8000多本藏书。

  “我以前没开过公益书屋,已经请专门老师制定书屋的借还机制,让村里的学生家长也能来借书。”毕腊英希望将来在山西省更多的学校推广道德教育书屋,“我是干中学,学中干,干起来才知道怎么干。”

  捐助学生不求回报 到村小学当热心义工

  1986年,毕腊英的父亲毕生才开始捐助贫困大学生,1992年父亲去世后,毕腊英接过了捐资助学的“接力棒”。目前,毕腊英已创立“毕生才教育基金”等四支教育基金,受助的贫困学生与受到奖励的三好学生共达1000余名,她资助的很多大学生已陆续走上了工作工位。

  “采访我可以,但是不能采访受我捐助的孩子,因为那样会影响到他们,会给他们带来压力。我不太去记捐助过的学生姓名、地址什么的。我有两个女儿依靠,学生们不用管我,也不要老惦记我。”25年间,毕腊英对捐助过的学生不记姓名,不到学校,不记家庭住址,尽量彼此不见面,她完全通过其教育基金和当地妇联等部门组织向生活困难的学生开展帮助。即便目前关闭了养猪场,毕腊英仍然靠种玉米资助6名学生上学。


 毕腊英筛豆子。(受访者供图)

  毕腊英不仅低调捐助学生,她还维护着受助学生心底的细微感受与自尊。毕腊英至今记得,有一位受她捐助的女学生与母亲到毕腊英家来取学费,毕腊英感觉女学生坐在自家屋里“不自在,不得劲儿”。“孩子是有自尊心的。我跟那姑娘说:‘孩儿啊,你把书念了就好,不用因为我捐助就一定要考名牌大学有压力,把自己过好就行了。’”

  现在这名女生已经从师范高等院校毕业,成为了一名中学教师。对于把辛勤劳动攒下的钱用于公益教育,毕腊英有着自己的想法:“孩子念上书,有文化才能懂得事情道理,过上安生日子,大家平安社会就平安,所以帮别人等于帮自己。”

  在经营养猪场期间,毕腊英每天清晨四、五点就起床,365天无休止地重复着出圈、磨粉、拌食、喂猪、搓粉等工作,直到夜深人静才能干完。如今养猪场关闭,十九大后,毕腊英将在农闲时去伯方村小学担任学校义工,“我会到我们村的学校里去接送孩子、打扫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没有钱我就出力,在捐资助学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毕腊英形容自己二十多年的公益助学道路“一天一天过,也不觉得长。”毕腊英告诉记者,自己的心愿是孩子们长大后愿意去帮助遇到困难的人,“这些学生给了我力量和方向,我劳动习惯了,不劳动不自在。以后只要健康允许,我就到学校做义工,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和孩子们拉拉手,活一天干一天。”

责任编辑:张义凌

深圳黄贝人才市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