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普惠兜底 百姓生活各种红利多多——内蒙古辉煌70年系列述评之呼和浩特民生建设篇


      今年七十多岁的张阿姨每天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密:早上七点半开始跳广场舞,九点半到社区文化室打牌,下午再去社区活动中心健身,晚上参加社区合唱团练唱。每到周末,她都和老姐妹们相约逛逛青城的大街小巷,哪布置了河灯,哪新开了公园,哪开通了新的公交线路,张阿姨都一清二楚。“现在党的政策好啊,尤其是对我们老年人,坐车、健身、逛公园,都不花一分钱,政府给我们的福利,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张阿姨高兴地说。
      近年来,首府呼和浩特的居民看到最多的朋友圈新闻就是“生活在这座城市幸福感爆棚”,事实上,很多人都切身感受到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青城百姓的肺腑之言。我市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积极扩大就业创业,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推动文化事业繁荣,一批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民生实事为百姓津津乐道,我市改革发展成果也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政策保障 群众更有幸福感
      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的肖军大学毕业后并没有像许多人想象地去捧“铁饭碗”,他准确地定位了自己的人生坐标——养猪。今年30岁的肖军用3年时间开办了自己的养殖场,整天围着200多头猪打转,他成了名副其实的“猪倌儿”。肖军告诉记者,他能够创业成功离不开我市就业服务机构的指导和小额担保贷款的支持。
      今年我市坚持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内蒙古三年行动计划”为引领,启动实施“创业助航”品牌行动,努力把“创业助航”打造成有影响力的创业品牌。落实好扶持创业的各项政策,继续加大创业园、创业市场、创客空间等创业平台建设力度,探索“四众”等新的创业扶持模式,发挥好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与此同时,加强农民工服务工作,促进农民工稳定有序转移就业是我市重点群体就业的有力举措。我市积极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尽快就业,确保“零就业” 家庭动态清零。
      托县新营子镇小口子村就尝到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甜头。村支书协调村里出去的村民返乡创业,大家见识广了,回乡创业也有了想法和实施的资本,大家的一致思想就是要想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就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目前,小口子村已经形成了以苗木产业、粉条加工业、日化用品加工业、调味品加工业、环保型煤加工业、养殖业、经济林果业为代表的“七大主导产业”, 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在帮扶群众脱贫致富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很多农民成了产业工人,村民的内生动力和自力更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全村实现了稳定增收。 
      我市充分发挥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就业主渠道作用,结合《呼和浩特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全面实施,围绕云计算、大数据、电子商务、科教服务、生活服务等重点发展产业全面建立人社部门与各主管部门对接机制,及时掌握用工信息,全方位跟进就业服务,提高吸纳就业能力。同时,紧紧抓住呼和浩特市创建国家小微企业创新城市示范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吸纳就业能力。把握和林格尔新区建设和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重大机遇,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年内确保实现新增城镇就业4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 
      教育优先 学生更有认同感 
      宽敞明亮的教室,丰富的课外活动,可以自由选择的兴趣方向,现在的孩子们真是太幸福了。 
      周五下午,呼市民族实验学校四年级的宝冉都会开心地迎来她喜欢的社团活动,和林格尔剪纸、蒙古象棋、民族舞蹈、马头琴演奏……她说她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课程,“想学什么学什么,还都是免费的。”宝冉对记者说。 
      其实,这样的福利早就覆盖我市所有小学,包括农区学校,都建起了乡村少年宫,让素质教育有了更好的载体和阵地。 
      加大教育投入,优化学校布局,创新工作机制,均衡教育资源,努力缩小城乡间、校际间差距,着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这是我市近年来在教育领域作出的一系列努力。随着教育改革的稳步推进,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教学水平、师资力量、办学成果都有了质的飞跃,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也在不断提高。 
      从2011年起,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对全区普通高中双语授课学生、汉语授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行免学费和免费提供教科书的政策(即高中阶段教育“两免”政策);到2013年,将这一政策覆盖到全区所有高中阶段学生,全面实现高中阶段免费教育。义务教育从9年拓展到12年。 
      这一点王丽感触很深。她说她一直记得妈妈常对她说的一句话“那时候我没钱上学……”如今王丽自己的孩子也读小学了,她最常说的话却是“孩子一上学,真是太省钱了”。“上学本身没有费用,学校社团活动还都是免费,孩子在学校学口风琴,学校不但免费请专业老师教,还给孩子提供琴,才学了一个学期,今年六一就让上台表演了,现在孩子学琴兴趣可高了。”王丽说。 
      我市始终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保障。在认真落实国家各项建设资金的基础上,实施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教育资源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城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全市遵循“城乡一体、高位均衡”的原则,加大标准化学校建设力度,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在解决人民群众“上学难”的前提下,为实现人民群众“上好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二五”期间,我市投入资金53.05亿多元,在实施“校安工程”的同时,新建、改扩建1***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增学位8.6万多个;投入3.8亿元购置音体美图书、实训设施、实验设备和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设备;投入1.87亿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做到城乡全覆盖,教学点教师能熟练运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学。2016年,我市继续深化推进办学条件标准化、均衡化,办学条件持续得到改善,全市通过新建、重建、改扩建和安全加固改造3所中学、16所小学,使全市中小学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的均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加快推动“三通两平台”建设,加快智慧教育建设,使校园网络覆盖率达到55%,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开通率上升到89%,同频互动课堂覆盖率达到44%,接入带宽大于10M的学校上升到70%,多媒体教学设备覆盖率上升到87%。今年计划投入2.9亿元,不断加大改善办学条件力度。 
      “我市的民族教育政策特别好,我们孩子上幼儿园没有保教费,吃的还特别好,花样多注重营养配比,听说都是政府给补贴呢。”高娃的儿子在蒙古族幼儿园,这里不仅环境好、卫生好,保教质量也让家长满意,高娃本来想让孩子就近读汉语授课的小学,可现在她改变主意了,她说:“民族学校优惠政策多,孩子还能学民族语言和文化,从长远来看,对孩子更有好处。” 
      每年自治区、市、旗县区都设立民族教育专项资金,支持民族学校信息化建设,改善民族学校办学条件。我市对蒙古语授课学前三年教育幼儿减免保教费,每生每年补助5500元,实现了蒙古语授课从学前到高中阶段15年免费教育。对蒙汉“双语”授课民族学校寄宿制学生给予生活费补助,小学、初中、高中按每学年1350、1620、189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2004年起,对少数民族应届高考优秀学生和家庭困难生进行奖励资助;2014年起,对民族学校加授蒙古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已投入近300万元。 
      今年我市将进一步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体系,落实好国家、自治区和我市的各类资助政策。继续贯彻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高中阶段教育及蒙古语授课学生的国家助学金和“两免”政策、中等职业学校寄宿生住宿费补贴政策。继续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做好城乡低保家庭子女考入普通高校入学资助工作及我市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政府资助工作。做好普通高中已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杂费工作。加大宣传力度,确保资助政策家喻户晓。 
      环境改善 居民更有归属感 
      近日,一组呼和浩特当代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园的效果图在朋友圈流传,引来网友一片赞叹,“画风太美”“这是在哪儿?”短短半天,该微信阅读量便破万次。 
      据悉,即将改造的呼和浩特当代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园位于玉泉区三里营南路8号,园区占地面积近百亩,由洗涤剂厂和制锁三厂两个厂区组成,整个园区经过拆除加建后建筑面积可达34000平方米。 
      在呼和浩特,这样变废为宝场所还有很多很多,难怪很多家乡人回来都不敢认:青城越变越美了。 
      “原来这里到处是垃圾,遇到下雨天全是泥坑,现在垃圾坑变成绿色公园,还种植了各种花草,我们以后会经常来这里锻炼的。生活环境变好了,心情自然也好了”。市民宣玉珍口中的绿色公园是玉泉区新命名的昭君公园,这里原来是中国航空第八工程队的营防区,地形成下沉地势,因多年闲置就自然形成了一个垃圾坑,改造后的公园栽植大型乔木200多棵,地被植物7万多丛,附近的居民又有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成吉思汗公园、锡林公园、哈拉沁生态公园、草原丝绸之路主题公园、北山公园……如今的呼和浩特,到处是公园。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在城市改造建设扩展延伸的过程中,加大绿化美化力度,在新建居民小区及大青山前坡、环城水系、环城道路、城郊内外等地的边边角角、休息空地见缝植绿,利用水洼沙坑、荒滩野岭等原有资源,因地制宜修建风格各异的休闲公园或花园,还对原有的青城公园、乌兰夫公园等40多个公园、游园进行改造升级,使其功能更加完善,进一步满足了人们新的审美情趣和游览环境需求。 
      “我家附近有一处青城驿站,现在已经投入使用了,确实给附近来往市民带来了方便。”家住东影南路草原研究所小区的赵先生如是说。 
      “可以看电视、听音乐、买东西,还可连接wifi免费上网,厕所也能这样高大上?”家住玉泉区小召附近的市民张先生来到家附近的青城驿站后,彻底打消了先前的疑虑。 
      今年,最让百姓感慨的就是首府环境的变化,公共厕所智能化,青城驿站功能化,青城的一场“厕所革命”, 不仅提升了全市的公厕质量,增加全市的公厕密度,还在便民的基础上,让厕所也成为首府全域旅游中一道独特风景线。除基本的公厕功能外,还增加手机充电站、信息查询、皮鞋美容、书报亭、便利店、银行柜员机、垃圾收集点、茶室及咖啡厅等拓展功能。作为首府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呼和浩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如今开始向“精细化”迈进。 
      民生项目突飞猛进,呼和浩特的民生工程建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首府百姓在吃穿住行上无不感受着温暖和幸福,民生改善,民心凝聚,构建起社会和谐的力量之基,也在书写着百姓充满希望和阳光的新生活。 
深圳梅沙劳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