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寒冬里,他们用坚守传递温暖

 

  1月25日6时53分,八道湾公交停车场,吕兆明协助驾驶员发动公交车。(记者刘志龙摄)


  1月25日托斯卡纳小区,乌鲁木齐华源热力股份有限公司保全十厂二网维修所所长张建国正在楼梯间给住户供暖管网更换弯头。(记者王媛媛摄)

  乌鲁木齐将迎今冬最冷周末,不少市民甚至不愿出门,但也有很多人继续坚守在一线,让我们感受到这座城市的便利,传递着这座城市的温暖。

  供热维修工冒着严寒测温维修

  1月25日9时,接到市民电话后,乌鲁木齐华源热力股份有限公司保全十厂二网维修所所长张建国挎上10公斤的工具包出门了。

  “有市民反映邻居家挺热,他家不热,估计还是堵塞、循环不畅的问题。”在等公交车的时候,42岁的张建国在寒风中不禁打了个冷颤,使劲搓着手。

  来到观园路托斯卡纳小区12号楼,因为住户已经上班,张建国和伙伴们开始检查楼梯间的供热管网 。

  关掉阀门,先用管钳将铜色的弯头拧开卸掉,张建国发现铜制弯头管径有2.5厘米,但管径缩小严重,只剩下1厘米宽。

  重新从工具箱拿了一个铁制弯头,张建国熟练地在接口处缠上几圈白色生料带,然后安装在管网接口处,并用扳手拧紧,缠上麻丝。

  张建国所在的保全十厂供暖面积136万平方米,共有7名维修工。由于近期气温下降,大家除了加大室外管网巡检、入户维修外,还要入户走访、上门测温,确保辖区居民稳定供暖。

  从事维修工作10年,张建国的电话始终保持24小时开机,有时候居民会凌晨三四点打电话。“你好,你是说家里的分水器阀门坏了吗?没事,我现在过去帮你看看。”电话挂掉,张建国又出发了。

  目前,乌鲁木齐大部分供热企业开启了高负荷供热模式。供水温度平均提升了6℃-7℃。

  公交停车场的凌晨热车人

  25日7时30分,看着首班暖心1路公交车按时驶出八道湾公交停车场,吕兆明终于松了口气。凌晨4时到6时,他和另外两名同事忙活了2个小时,将50辆公交车全部提前预热,确保发车率达到100%。

  24日起乌鲁木齐迎来今冬最强持续降温过程,25日城区最低气温降至-23℃。对于露天停放的公交车来说,如果熄火冻上一整夜,第二天将很难发动。因此长久以来,乌鲁木齐公交行业形成一个惯例,一旦气温降至-20℃以下,就要在夜间提前预热车辆,确保清晨公交车能顺利启动。

  作为市公交集团经营三部23车队的书记,吕兆明要负责所属三条线路50多辆公交车的夜间预热。在寒冷漆黑的凌晨,一个人要完成这些任务是远远不够的。当天的热车小组还有车队值班队长衡刚和33路公交司机苏拉依曼。

  探照灯、厚棉衣、厚皮鞋、厚手套,这是热车的标准装备。当日凌晨4时起,热车小组兵分三路,逐一将“冬眠”的公交车“唤醒”。

  吕兆明说,随着公交车的更新换代,对严寒天气的适应性也越强。但每辆车从发动到成功预热,需要8分钟左右。这个时间段不能离开驾驶座位,一旦中途突然熄火,还得重新预热。

  清晨6时40分,早班驾驶员开始陆续进场。由于热车小组提前一小时已经预热,驾驶员很轻松就能启动车辆。

  清晨直销点店长批发市场“淘菜”

  1月25日6时,长江南路社区蔬菜直销点店长彭衍春给他的面包车预热,他最担心天气寒冷车打不着,幸好面包车顺利发动了。

  彭衍春驾车来到九鼎农产品批发市场。一下车,寒风就穿过衣服往脖子和身上灌,批发市场里却已人潮涌动。

  彭衍春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一个本子,上面用蓝笔密密麻麻写了一页。西红柿4件、辣子4件、黄瓜2件……当天需要买54种蔬菜。

  彭衍春挨家挨户淘选价格低、质量好的蔬菜。

  54种菜买完,彭衍春打电话叫来了一辆大面包车,车里的张师傅是他长期的合作伙伴。两人一起将大约2吨蔬菜装到大面包车里,由张师傅开车送到蔬菜直销点。

  彭衍春开着空车来到批发市场里的政府储备菜配送点,装了大白菜、青萝卜、胡萝卜等七种储备菜,赶在8时30分左右回到了店里。

  早班同事开始卸货、分菜、上架,彭衍春则将带回来的检测票张贴好,并在价格公示栏上一一写下当天菜品在直销点的零售价格。

  穿雪裙拄雪杖巡线保供电

  24日零时起,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启动蓝色天气预警,增强应急值班力量,对变电站、电力线路开展特巡,全力应对低温天气,保障乌鲁木齐市民用电安全。

  当日11时,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输电运维二班的负责人徐正雄便和两名同事一起出发了,他们要前往220千伏红满一线的86号至87号杆塔巡线。

  望远镜、照相机、卷尺、手钳、扳手、记录本、螺丝器具……背上的工具包足足有十多公斤重。除了这些必备物品,冬季巡线时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防寒。

  “雪裙和雪杖对我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徐正雄说。记者看到,雪裙护腿护脚、防止积雪灌入鞋子里面的防雪鞋套,而雪杖主要是用来探测山路上积雪的深浅,防止陷入雪坑。

  徐正雄说,一般的缺陷问题,都会记录在记录本上,并用照相机拍下清晰的照片,回去后由检修班安排人员前来检修。发现了紧急或者严重缺陷,会立即打电话上报,技术组安排专人前来消缺。

  降雪天冷,线路容易覆冰,徐正雄检查得更仔细了,两基杆塔线路,三个多小时才完成。

  徒步12公里的“高铁医生”

  每天的零时08分至4时08分,在乌鲁木齐以东约20公里的高铁线上,有五位夜间工作的人。他们在4个小时内,要在严寒中徒步往返12公里,只为守护旅客的春运回家路。

  他们是乌鲁木齐高铁工务段的职工,也是高铁线路“医生”。工作日期间,乌鲁木齐高铁工务段乌鲁木齐南高速场线路工区班长赵军,每天都要和4名同事负责在夜里上线维护高铁线路。等每天最后一趟列车23时35分到达乌鲁木齐南站后,他们才开始上线作业。

  “主要是对轨道线路几何尺寸进行检查,以保证列车安全通过。”赵军说。

  记者了解到,每次作业都是五个人配合完成,有人操作仪器,有人负责安全保障。在线路上进行检查时,需要人推着仪器一点点走下去。

  因为操作细微,戴手套会影响检测效果,所以作业时都是裸露双手,时间长了,他们的手上都长了冻疮。虽然每个人都穿着保暖大衣、防寒靴,但是经过和-30℃的铁轨不断接触,作业时每个人的体感温度也是不断降低,每个人的围巾帽子上全是哈气结成的白霜。

  赵军说,除了夜间作业外,为了保证高铁的安全,白天他们还要步行对高铁保护区的栅栏进行安全隐患排查。

 

  1月25日6时53分,八道湾公交停车场,吕兆明协助驾驶员发动公交车。(记者刘志龙摄)


  1月25日托斯卡纳小区,乌鲁木齐华源热力股份有限公司保全十厂二网维修所所长张建国正在楼梯间给住户供暖管网更换弯头。(记者王媛媛摄)

  乌鲁木齐将迎今冬最冷周末,不少市民甚至不愿出门,但也有很多人继续坚守在一线,让我们感受到这座城市的便利,传递着这座城市的温暖。

  供热维修工冒着严寒测温维修

  1月25日9时,接到市民电话后,乌鲁木齐华源热力股份有限公司保全十厂二网维修所所长张建国挎上10公斤的工具包出门了。

  “有市民反映邻居家挺热,他家不热,估计还是堵塞、循环不畅的问题。”在等公交车的时候,42岁的张建国在寒风中不禁打了个冷颤,使劲搓着手。

  来到观园路托斯卡纳小区12号楼,因为住户已经上班,张建国和伙伴们开始检查楼梯间的供热管网 。

  关掉阀门,先用管钳将铜色的弯头拧开卸掉,张建国发现铜制弯头管径有2.5厘米,但管径缩小严重,只剩下1厘米宽。

  重新从工具箱拿了一个铁制弯头,张建国熟练地在接口处缠上几圈白色生料带,然后安装在管网接口处,并用扳手拧紧,缠上麻丝。

  张建国所在的保全十厂供暖面积136万平方米,共有7名维修工。由于近期气温下降,大家除了加大室外管网巡检、入户维修外,还要入户走访、上门测温,确保辖区居民稳定供暖。

  从事维修工作10年,张建国的电话始终保持24小时开机,有时候居民会凌晨三四点打电话。“你好,你是说家里的分水器阀门坏了吗?没事,我现在过去帮你看看。”电话挂掉,张建国又出发了。

  目前,乌鲁木齐大部分供热企业开启了高负荷供热模式。供水温度平均提升了6℃-7℃。

  公交停车场的凌晨热车人

  25日7时30分,看着首班暖心1路公交车按时驶出八道湾公交停车场,吕兆明终于松了口气。凌晨4时到6时,他和另外两名同事忙活了2个小时,将50辆公交车全部提前预热,确保发车率达到100%。

  24日起乌鲁木齐迎来今冬最强持续降温过程,25日城区最低气温降至-23℃。对于露天停放的公交车来说,如果熄火冻上一整夜,第二天将很难发动。因此长久以来,乌鲁木齐公交行业形成一个惯例,一旦气温降至-20℃以下,就要在夜间提前预热车辆,确保清晨公交车能顺利启动。

  作为市公交集团经营三部23车队的书记,吕兆明要负责所属三条线路50多辆公交车的夜间预热。在寒冷漆黑的凌晨,一个人要完成这些任务是远远不够的。当天的热车小组还有车队值班队长衡刚和33路公交司机苏拉依曼。

  探照灯、厚棉衣、厚皮鞋、厚手套,这是热车的标准装备。当日凌晨4时起,热车小组兵分三路,逐一将“冬眠”的公交车“唤醒”。

  吕兆明说,随着公交车的更新换代,对严寒天气的适应性也越强。但每辆车从发动到成功预热,需要8分钟左右。这个时间段不能离开驾驶座位,一旦中途突然熄火,还得重新预热。

  清晨6时40分,早班驾驶员开始陆续进场。由于热车小组提前一小时已经预热,驾驶员很轻松就能启动车辆。

  清晨直销点店长批发市场“淘菜”

  1月25日6时,长江南路社区蔬菜直销点店长彭衍春给他的面包车预热,他最担心天气寒冷车打不着,幸好面包车顺利发动了。

  彭衍春驾车来到九鼎农产品批发市场。一下车,寒风就穿过衣服往脖子和身上灌,批发市场里却已人潮涌动。

  彭衍春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一个本子,上面用蓝笔密密麻麻写了一页。西红柿4件、辣子4件、黄瓜2件……当天需要买54种蔬菜。

  彭衍春挨家挨户淘选价格低、质量好的蔬菜。

  54种菜买完,彭衍春打电话叫来了一辆大面包车,车里的张师傅是他长期的合作伙伴。两人一起将大约2吨蔬菜装到大面包车里,由张师傅开车送到蔬菜直销点。

  彭衍春开着空车来到批发市场里的政府储备菜配送点,装了大白菜、青萝卜、胡萝卜等七种储备菜,赶在8时30分左右回到了店里。

  早班同事开始卸货、分菜、上架,彭衍春则将带回来的检测票张贴好,并在价格公示栏上一一写下当天菜品在直销点的零售价格。

  穿雪裙拄雪杖巡线保供电

  24日零时起,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启动蓝色天气预警,增强应急值班力量,对变电站、电力线路开展特巡,全力应对低温天气,保障乌鲁木齐市民用电安全。

  当日11时,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输电运维二班的负责人徐正雄便和两名同事一起出发了,他们要前往220千伏红满一线的86号至87号杆塔巡线。

  望远镜、照相机、卷尺、手钳、扳手、记录本、螺丝器具……背上的工具包足足有十多公斤重。除了这些必备物品,冬季巡线时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防寒。

  “雪裙和雪杖对我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徐正雄说。记者看到,雪裙护腿护脚、防止积雪灌入鞋子里面的防雪鞋套,而雪杖主要是用来探测山路上积雪的深浅,防止陷入雪坑。

  徐正雄说,一般的缺陷问题,都会记录在记录本上,并用照相机拍下清晰的照片,回去后由检修班安排人员前来检修。发现了紧急或者严重缺陷,会立即打电话上报,技术组安排专人前来消缺。

  降雪天冷,线路容易覆冰,徐正雄检查得更仔细了,两基杆塔线路,三个多小时才完成。

  徒步12公里的“高铁医生”

  每天的零时08分至4时08分,在乌鲁木齐以东约20公里的高铁线上,有五位夜间工作的人。他们在4个小时内,要在严寒中徒步往返12公里,只为守护旅客的春运回家路。

  他们是乌鲁木齐高铁工务段的职工,也是高铁线路“医生”。工作日期间,乌鲁木齐高铁工务段乌鲁木齐南高速场线路工区班长赵军,每天都要和4名同事负责在夜里上线维护高铁线路。等每天最后一趟列车23时35分到达乌鲁木齐南站后,他们才开始上线作业。

  “主要是对轨道线路几何尺寸进行检查,以保证列车安全通过。”赵军说。

  记者了解到,每次作业都是五个人配合完成,有人操作仪器,有人负责安全保障。在线路上进行检查时,需要人推着仪器一点点走下去。

  因为操作细微,戴手套会影响检测效果,所以作业时都是裸露双手,时间长了,他们的手上都长了冻疮。虽然每个人都穿着保暖大衣、防寒靴,但是经过和-30℃的铁轨不断接触,作业时每个人的体感温度也是不断降低,每个人的围巾帽子上全是哈气结成的白霜。

  赵军说,除了夜间作业外,为了保证高铁的安全,白天他们还要步行对高铁保护区的栅栏进行安全隐患排查。

公明临时工派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