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广州“微改造”:提升城市品质 守住历史的“根”

    荔枝湾涌通过一系列改造之后,成为了广州一张新的名片。南方日报记者 肖雄 摄


    不久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规划系主任阳建强教授从南京到广州参加学术会议。开会前他游览了广州,首站是广州花城广场,他在新中轴线上走了一圈,参观了海心沙码头和广州塔,他对广州的第一印象是——摩登!走在恩宁路的骑楼街上时,来自古都南京的他觉得好像置身于另一座历史古城,这时他对广州的感受是——厚重!

    于是,在日前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华南理工大学、《城市观察》杂志主办的“设计城市”圆桌研讨会上,他对广州这些年城市更新的“微改造”大大地点了一个赞。

    其实,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专家跟阳教授有同样的感受,他们认为,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广州既着力保护城市中的“旧”建筑,又通过“微改造”等方式更新城市文化面貌,提升了城市品质,为广大百姓带来了幸福的生活。

    近年来,广州推动老旧小区微改造,走在全国前列,惠及群众80万人,去年成为全国唯一入选住建部老旧小区改造试点的一线城市。

    南方日报记者 刘茜

    从大拆大建转型到“微改造”

    广州从2015年开始启动老旧小区微改造,3年来共投入2.5亿元,推进106个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惠及群众80万人。市城市更新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初步计划2018年推进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168个,并要打造一批示范精品项目。

    在“设计城市”圆桌研讨会上,广州城市更新局副局长邓堪强说:“广州有2200多年的历史,旧城集中体现了我们的历史文化,老旧街区承载着城市的记忆,那是我们的‘根’。”

    为此,广州在“三旧办”(旧厂、旧城、旧村改造办公室)基础上建立了广州市城市更新局,这是全国首个城市更新局,其使命和责任就在于,让广州完成从城市扩展到城市优化更新转变,盘活低效土地。与此同时,广州城市建设也从大拆大建开始“微改造”的转型。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副院长王世福认为,广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二字被摆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为了在这两个字上做好文章,广州用心颇多。2014年12月,酝酿了10多年的《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正式生效,将广州26个历史文化街区划入保护范围,分别制定保护规划。这是广州规格最高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016年2月,***在广州城市总体规划批复中,将广州定位为“广东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这一定位释放出了这样一个信号:广州作为一线城市,在经济快速发展、城市景观日益现代化的同时,要将城市中历史文化的命脉更好地保存。

    2016年11月,修订一新的《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也顺利面世,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等保护名录,作为保护的法定依据写入《条例》。记者了解到,目前,广州市已经公布了两批历史建筑名录,总计478处历史建筑。

    以广州城西的荔湾区荔枝湾涌为例,它流经广州多个历史文化街区,沿途有不少遗址名迹,被誉为“岭南文化史上璀璨的明珠”。不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荔枝湾涌难逃环境恶化的命运,生活和工业污水汇入河涌,荔枝湾最终成了一条臭气冲天的暗渠。

    主持这项工作的广州城市更新规划院院长骆建云说,广州财政支持荔枝湾涌实施了历史文化保护性整治公益性项目就是以“微改造”的方式进行的。没有任何的大拆大建,只是揭盖复涌,建筑整饰、古建修缮、堤岸建设、光亮工程、截污清淤、调水补水使两岸景观提升。一系列改造之后,荔枝湾涌已成为“羊城新八景”之一,成为了广州一张新的亮丽名片。

    “益生菌”模式让老城焕发青春

    如何让微改造创造活力?中山大学城市化研究院院长李郇提出了“益生菌”模式。李郇说,让人们能够记住这座城市,是城市文化内涵,而活化历史文化需要放入新的“菌种”。在他的眼中,“益生菌”就是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加入新“菌种”不断延伸,渐进式更新与共同缔造成新景观。“广州的历史风情,不少就体现在骑楼、西关大屋这些元素上,但通过微改造添加一些花园或者小广场及灯光、舞美等现代‘菌种’,丰富其功能,就能形成更有吸引力的载体。”

    “益生菌”模式正充分运用在广州的“微改造”过程中。例如,北京路所在的传统中轴线也进行了提升改造就利用了这种模式。

    北京路北段集合建筑立面整改复原保护,而景观重塑、灯光照明设计优化等多个领域的整改就是增添“益生菌”,在这种新的舒适商业气氛里,整个北京路北段的老字号一条街也修葺一新,焕发青春的骑楼吸引了不少游客在门口拍照留念。同时,改造在北京路中段结合周边街巷进行空间挖潜,打造更多供游人休憩的现代景观带,很受游客欢迎的千年古道也更换了观景玻璃。

    广州传统中轴线地区城市总设计师团队首席专家王世福说, 北京路代言的是广州2200多年的古城,广州要从历史文化名城提升至“世界文化名城”,文化的意义远远大于旅游,然而只有用新的表现手法才能吸引人驻留下来。“传承保护的工作需要推进,但也需要创新,活化创新之后城市才会更有吸引力。”

    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幸福生活

    老旧街区承载着城市的记忆,居住着世代相传的老广州人。然而,广州市的老旧小区普遍存在着房屋老化损坏、墙体剥落、供水排污系统残旧、管线裸露凌乱等常见问题。“提升城市品质,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更幸福,是广州城市更新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邓堪强表示。

    据记者了解,通过微改造,众多老旧小区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比如,在十三行区域的微改造项目中,不少老住户都亲眼见证了改造带来的变化。告别了蜘蛛网式的各类电线、电缆,各种线缆全部下地或隐藏到了墙里。而在恩宁路永庆坊的微改造项目中,曾一下雨就满地泥泞的地方,改造后变成了宽敞明亮的创意空间,年轻人也愿意来此喝喝咖啡。不仅住户称赞环境提升,参与BOT运营的企业也看好未来的盈利空间。

    目前,广州的微改造项目正在向纵深推进之中。数据统计,目前全市2831个老旧小区,总建筑面积约7000万平方米。广州已出台《广州市城市更新总体规划(2015—2020)》,2016年推动了58个更新改造项目,共24.5平方公里,计划到2020年实施完成城市更新42—50平方公里。

    广州通过空间微改造,还打开封闭的绿化隔离带,建成了超过110万平方米的带状公园,营造敞开的城市客厅。临江大道广州大桥至华南快速干线段是广州首个意义上的滨江带状公园,100米—150米宽的绿化带过去是一片杂树林,经过抽疏、造景,并建设园道、人行步道、驿站、厕所等配套设施,打造成景观优美、层次丰富、空间开敞的带状公园。

    根据规划,未来广州还将重点打造九大品质街区:太古仓、长堤、白云文化广场、二沙岛、大学城、花城广场、猎德坊、广州塔广场、琶洲会展中心周边。通过制定标准化、精细化的街区设计和施工标准,开展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示范区优化提升工作,形成代表广州最高水准的具有活力的品质街区。

    据悉,为进一步推进各区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顺利进行,各区还出台了配套操作细则。例如,荔湾、天河、海珠等区根据《方案》的工作要求,分别制定了《荔湾区老旧社区微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16年—2018年)》《天河区老旧小区微改造实施方案》《海珠区老旧小区微改造实施方案》,为下一步工作推进提供了政策保障。

    市城市更新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本次试点,探索建立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的长效机制,最终形成政府、社区、居民良性互动的社区治理机制;形成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广州今后推进老旧小区微改造,不仅要关注改造项目数量的增加,更要关注理念创新、模式创新以及改造质量和效果的提升。在已经取得的成绩基础上,要进一步打破相关体制机制的束缚,把微改造打造成给百姓造福的民生实事、推动城市建设的改革实事。

南湾人力中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