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莫让“人力短板”成江门发展掣肘


    名家专栏

    李超奇

    劳动力与资本、技术、物质资源以及制度变革等都是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但在不少地方,人们往往更加重视资本、技术的引进和用地指标的争取,而对人力资源的关注度却比较低。实际上劳动力的供给及其变化,对地区经济发展可能有更为根本和持续的影响。

    从江门市的具体情况看,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劳动力占常住人口的比例偏低。2015年年末广东就业人员占常住人口的比重,深圳最高达79.63%,珠海为66.65%,中山是65.59%,珠三角平均65.90%,全省57.33%,而江门只有53.75%,不仅排在珠三角末位,而且还低于清远、云浮。这一差距清楚显示了江门人力资源相对缺乏的状况。

    另一个更为值得关注的情况是,江门市的就业人口从2012年开始减少,并初步形成趋势。2011年江门市的社会从业人员达到253.03万人的高峰后,持续减少到2015年的242.92万人,总降幅4%。去年虽转降为升,但只增加1.15万人,小幅回升0.47%。

    劳动力占人口比重偏低和从业人员减少,大致有几个原因:一是之前对应时间段的出生人口减少。出生人口变化对新增劳动力的影响,一般需要15年左右才显现。1998-2000年,江门市的户籍人口出生数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年均5.40万人下降到4.58万人,2001-2005年平均出生数更低至3.41万人。这些数据还预示,出生人口下降致使新增劳动力减少的状况,可能会延续至2020年之后。

    二是人口外流较多。2000年至2016年这17年中,江门市的户籍人口有14年是净迁出,累计净迁出12.18万人。其中2000-2005年净迁出共计52589人,2006-2011年净迁出4465人,2012-2016年全为净迁出,累计***769人。

    三是流动人口增速显著放缓。由于缺乏准确的流动人口数据,这里以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之差为人口净流动数量。1996年江门首次实现流动人口净流入,当年为1.54万人,2000年快速增加到14.83万人,2010年再增长到52.80万人,去年为60.47万人。但从2012年到2016年,年均仅增加1万人。

    虽然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反映,全国和各地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均有所下降,出现重要转折,但绝大多数地方就业人员仍有所增加,并无明显减少。在登记失业率相当稳定的情况下,江门的社会从业人员连续几年减少,则很可能标志着“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减乃至走向尾声。

    要延长江门的人口红利期,必须优化人口结构,关键在增加劳动年龄人口,努力实现人力资源的稳定乃至有所增长。“全面二孩”政策在新增劳动力方面的效应,最快也要2030年才能显现,因而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接纳更多流动人口落户,就应成为当前的重点。在废除门槛放宽准入条件的同时,还须壮大经济体量,增加就业岗位,提供较好公共服务,使江门对外来人力资源有更强吸引力。

    (作者系江门市委政策研究室原主任)

深圳海山劳务中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