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合资基金的水土不服

  大资本融合以及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的当下,金融业准入门槛被一再放宽。近期,***新闻办公室举行中美元首北京会晤经济成果吹风会,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会上表示,中方将提高对外资参股境内金融机构持股比例限制,部分基金管理公司将允许外资控股。纵观公募基金公司发展简史,顶着“洋股东”身份的合资基金尽管出身名门,却频频遭遇“水土不服”。那么随着外资控股许可证的下发,公募基金市场将迎来何种新格局、合资基金如何适应在华本土化发展成为市场热议话题。

  外资获控股资质

  近期,外资准入门槛放宽成为市场上一大利好消息,为落实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相关部署,中方决定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投资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公司的投资比例限制放宽至51%,上述措施实施三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这意味着,外资机构获得控股基金公司“准生证”。

  基金业对外开放序幕拉开始于2001年底,监管下发《境外机构参股、发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意见征询,2002年《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规则》落地,标志着合资基金公司设立正式打开大门,年底首家中外合资基金公司招商基金落户深圳,此后,外资参股基金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景顺长城、汉唐澳银(现信达澳银)、海富通、国联安、光大保德信、国海富兰克林等均以合资身份亮相市场。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金融行业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外方股东在参与基金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的话语权也在逐渐扩大,2001年12月,中国加入WTO,允许外资持有基金公司的股权比例不超过33%,三年后,外资持股比例上限被放宽为不超过49%。2016年7月,首家外资控股基金恒生前海获批设立,外资方首次以“主角”的身份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如今随着外资控股权的开放,外资机构话语权得到进一步提升。

  截至目前,市场上合资基金公司扩容至45家,占比近四成,合计管理规模近5万亿元,其中15家公司的外资股东持股比例达到49%,合资基金公司发展的16年时间里已经悄然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频现“水土不服”

  尽管合资基金拥有“中西结合”的亮丽标签,但依然难抵经营不善遭遇股权转手的发展困窘,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截至目前,共有7家基金公司遭遇过外资股东的股份减持,其中5家基金公司更是被“清仓式”转手,变身为纯内资基金公司。

  2012年,金元比联基金(现金元顺安)前股东比利时联合银行宣布退出中国基金行业,同时将公司名称变更为金元惠理,同年10月,招商基金外资股东荷兰投资出清其持有的招商基金全部股权,招商基金摇身一变成为一家纯内资公司。

  近两年来,盈利不佳的中小型基金公司频频遭遇外资股东“分手”。 如去年2月,金元顺安面临第二次股权变更,上海泉意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受让外资股东东方惠理基金管理香港有限公司49%股权,自此,该公司转型为一家内资基金公司。此外,原纽银梅隆西部基金(现西部利得)、道富基金(现中融基金)等小型合资基金公司也在近两年遭遇外资股东抛弃。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业绩长期没有突破、盈利不达预期成为外资机构资金退出的主要原因。资料显示,西部利得常年净利润处于亏损状态,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纽银梅隆净亏损分别为4248.49万元、1331.27万元、4338.04万元和3725.07万元。变身合资基金公司后,西部利得的亏损局面依然没能扭转,2015年全年净利润继续亏损955.67万元;2016年,西部利得亏损2354.25万元收场;今年上半年西部利得扭亏为盈,净利润达23.45万元。

  经营理念存分歧

  合资基金公司先天享有外资方优质海外资源、成熟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高效投研运作体系而备受期待,然而在多年发展过程中,洋股东的优势并没能显现,本土化路途布满荆棘。对于合资公司外资股东集中撤资、“洋股东”纷纷出走的原因,在多业内人士看来,经营不善背后,发展理念差异以及股东间不断升级的矛盾成为撤资主要原因。

  大泰金石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骅认为,外资的风格较为注重风控,这也限制了基金公司规模过于激进和快速发展,之前基金子公司在做的非标业务、今年禁止的通道业务等都能扩大收益和规模,但是其中风险也很大,外资股东相比承受巨大风险而获得一时快钱,公司的声誉是他们更看重的部分,这也导致合资公司的规模成长速度十分有限。

  “首先,中外经营理念不同,中资注重短期相对收益,外资更看重长期绝对收益;其次,中资因过分看重收益而往往忽略风险,外资偏好低波动稳健收益,对风控要求更严格;最后,中资注重明星基金经理效应,而外资更看重团队协作机制。”盈码基金研究员杨晓晴强调。

  同时,A股市场的风格及中国基民的心态与国外显著不同,外资能否适应A股的风格轮动、短线操作,基民是否认可外资的管理能力,都存在不确定性。外资控股基金公司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方面,历史经验表明合资基金公司发展中的股东分歧较多,需要时间来磨合;另一方面,A股市场的风格及中国基民的心态与国外显著不同,这一点需要双方互相适应。”杨晓晴如是说。

  公募将迎新格局

  随着外资控股政策扫清障碍,公募基金市场上外资机构话语权得到提升,公募基金格局将迎来新变化。

  大泰金石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骅认为,随着持股比例被放宽,目前外资中资分庭抗礼的几家基金公司股权结构较难出现变化,2%的资金决定了股东的控股地位,放弃这部分股权对中资来说应该很困难。持股比例放宽后,外资机构最希望的还是能够成立自己的独资公司,三年后外资持股比例不受限制,不少海外资管公司也可以在此期间进行布局,最后形成多元化的良性竞争格局。

  对于外资控股地位得以明确,杨晓晴亦表示,外资企业控股基金公司,不仅方便国内投资者直接购买全球知名资管公司旗下的产品,而且也对内资基金公司的竞争格局、发展理念、产品创新、投资策略等产生影响。外资公司的加入会加剧国内基金行业的竞争、激励内地产品不断创新、完善投资策略、改变业绩短视的现象等。

  值得一提的是,合资基金公司可以在擅长领域发挥自己的优势,“外资公司最可能行其所长,从自身最擅长的市场、业务布局,如投资于海外市场的QDII、相对国内更成熟的量化投资、低波动稳健的债券投资应是其最先布局的产品。”上述研究员表示。

  北京商报记者 崔启斌 王晗/文 贾丛丛/制表

深圳布吉临时工劳务市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