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绿主妇”吃上用自家“垃圾”种的蔬菜大米


“绿主妇”吃上用自家“垃圾”种的蔬菜大米

  今年春节,家住梅陇三村的赵阿姨烧年夜饭时,比往年多了一个步骤:把含剩菜剩饭的厨余垃圾单独装袋,第二天早上倒到小区专门的垃圾桶,拿去做肥料。

  去年7月,徐汇区凌云街道梅陇三村开始试点“生活垃圾不出小区”。每天下午,小区垃圾箱房内的一台厨余垃圾粉碎机都会将居民集中投放的厨余垃圾进行粉碎,人工加入EM菌种后发酵变为有机肥,运送到崇明、青浦、奉贤等地的农场。试点半年来,梅陇三村的居民已养成“湿垃圾手动破袋”“厨余垃圾单独投放”等垃圾分类的习惯,也吃上了用自家“垃圾”种的大米和蔬菜。

  厨余垃圾粉碎机进小区

  春日申城,天气渐暖。下午4时,梅陇三村不少居民在大花园里晒太阳。此时,小区西侧的垃圾库房则是另一番景象:居民正陆续将完成分类的生活垃圾按照干、湿、可回收、有害等四大类投放至对应的垃圾箱。往常最招人嫌也最易产生异味的厨余垃圾,在这里被“温柔以待”。每位居民都徒手将塑料袋中的厨余垃圾倒进库房门口的厨余专用垃圾桶,塑料袋则扔进隔壁的干垃圾桶。

  在不少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多年的小区,湿垃圾破袋至今都是最难的一环。大部分小区仍需专门的分拣员或直接由环卫公司负责分离湿垃圾和外面包裹的塑料袋。然而在梅陇三村,居民自觉完成这一关键步骤。这要从去年7月进驻小区的一台厨余垃圾粉碎机说起。

  当时,梅陇三村与从事环保设备代理的钰巣科技环保有限公司合作,后者联系制造商,将两台厨余垃圾粉碎机安装在小区两座较大的垃圾库房。居民只需像往常那样将厨余垃圾和干垃圾分开装袋,不同的是,原先直接扔进湿垃圾桶的厨余垃圾现在要投放至专用桶。每天下午,工作人员会定时将专用桶内的厨余垃圾放入粉碎机,一边加入具有除臭、发酵作用的EM菌种,一边搅拌粉碎。粉碎后的泥状垃圾全部装入白色塑料桶密封发酵,每隔2至3天,来自崇明、青浦、奉贤、金山等地的合作农场都会来小区取走半成品肥料,运送至农场进行二次堆肥。经过降低水分、60℃高温发酵等程序,大约15天后,厨余垃圾就能发酵成有机肥,用于种植蔬菜和稻米。

  “对居民来说,唯一多出的步骤,就是要把湿漉漉的厨余垃圾从塑料袋中倒出来,确保垃圾粉碎时不混入塑料、金属、纸张等。”梅陇三村“凌云绿主妇环境保护指导中心”负责人郭文静说,在居民投放厨余垃圾前,居委会志愿者会用蓝牙秤为垃圾称重,重量记录在“绿主妇”微信公众号的积分管理小程序中。梅陇三村每家每户都有独立账号,扔多少重量的垃圾就累积相应的分数,积分可兑换有机蔬菜、大米,而这些农产品都来自上述合作农场。

  现在,梅陇三村的居民大多集中在每天上午9时至11时和下午4时至6时两个时间段扔垃圾。需要兑换蔬菜,就到小区东侧的便民服务站点登记,用与市场价持平的价格兑换到新鲜的有机农产品。

  垃圾堆肥最难的是循环链

  “居民吃了‘厨余宝’种的大米都说香,垃圾分类的劲头更足了。”郭文静说,通过积分得到实惠只是其次,当居民了解垃圾分类的原因,明白垃圾分类的行为将对环境产生的意义,自然会更积极配合,愿意完成“破袋”这关键一步。

  去年5月,梅陇三村和凉城新村、鞍山四村、南梅园社区一同获颁上海首批低碳社区。这几个小区大多兴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看似与“低碳”概念不沾边,但低碳设备的使用、节能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硬件投入,更需要良好的“软件”基础,恰恰是这些小区成为上海最早推行垃圾分类的社区。

  以梅陇三村为例,小区位于徐汇区西南,是典型的“90初”老旧小区,目前有居民2391户近5520人。2010年,上海启动实施“百万家庭低碳行,垃圾分类要先行”,梅陇三村和其他小区一样,最初只是将塑料袋、食品外包装、牛奶饮料利乐包等低价值垃圾分离出来。碰巧有居民在凌云社区学校看到只需856个利乐包就能制成的世博会“同款”环保椅,便萌生学习垃圾循环再利用的想法。

  2011年初,由梅陇三村10位家庭主妇组成的“绿主妇、我当家”低碳环保自治行动小组成立,2012年注册成立社会组织凌云“绿主妇”环境保护指导中心,并于当年3月推出“家庭一平米菜园”,指导居民在家中用酸奶盒、利乐包、花盆等容器播种、育苗、培土。这样一来,小区每日的垃圾包数量明显减少,而原先只计划覆盖300户的“一平米菜园”也扩大至2000户。

  种菜需要肥料,但化肥显然不适合。郭文静说,此时大家都想到推行垃圾分类后一直被“冷落”的厨余垃圾,就先以楼组为单位,组织居民学习将餐前垃圾制成环保酵素,既能培养成酵素肥料,也能作为家庭洗涤剂的替代品,还具有净化下水道的效果。学会将瓜果菜皮制成酵素后,居民们开始尝试把酵素拌土中做底肥。

  “单单只是对种菜感兴趣的居民将厨余垃圾拿来堆肥,没有覆盖整个社区,并不能对优化厨余垃圾的末端处理起到太大作用。”郭文静指出居民区探索“垃圾堆肥”的最大难点是循环链。“哪怕居民都愿意支持,但小区里没有多余空间存放肥料,更不可能遍地都是菜园,肥料必须先有‘去处’才能‘生产’。”

  如何打通“厨余循环链”

  摸到“厨余变宝”的切口,也有了群众基础,接下来是如何打通“厨余循环链”。

  上海钰巢科技环保有限公司负责人沈建平说,想要在小区内部循环利用厨余垃圾,分类、粉碎、防腐和防臭一步都不可忽视。厨余垃圾在小区内只能密封后先进行厌氧堆肥,确保不产生异味。肥料半成品运往农场后才在露天实行好氧堆肥。使用粉碎机后,目前梅陇三村的厨余垃圾重量减少30%,体积减少60%,制成的有机肥在青浦万亩春农场、崇明冠华农场均有使用。

  不过,记者了解到,梅陇三村的“厨余垃圾堆肥”仍处于试点阶段,小区内两台厨余粉碎机暂时由制造商赞助作为试运行,每台市场价约4.7万元。根据2016年1月发布的《上海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办法》,上海鼓励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安装餐厨垃圾处理装置,但餐厨垃圾微生物处理设备应按照《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规定向绿化市容部门办理备案。

  徐汇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长缪志贤说,目前由梅陇三村厨余垃圾制成的有机肥样品正由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包括菌种是否达标、盐分是否会对土壤产生影响等,预计3月上旬出具相关数据报告。如一切指标合格,“厨余粉碎后制肥”有望在徐汇多个小区推广。郭文静透露,梅陇九村和闵珠居民区目前已完成志愿者培训,将紧随梅陇三村开展生活垃圾的绿色循环。

  但他坦言,并非所有小区都具备“厨余垃圾内循环”的条件。目前只有像梅陇三村这样居民基数较大、小区垃圾房有富余空间、居民垃圾分类意识较强的小区才可实行。

  今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置,推动垃圾收运和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开工建设一批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但其实早在2000年,上海就同北京等城市被确定为全国最早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自2011年上海启动新一轮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也已过去7年,不同类型的居民小区都想尽奇招鼓励居民实行垃圾分类。

  但在专家看来,仅仅倡导还不够。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环境生物教研室主任张明表示,厨余粉碎机等设备只是一次性投入,关键在于能否找到可持续的运营模式。而对于“绿主妇”这样诞生于居民区的社会组织来说,自己就是串联起政府、企业、专业机构探索垃圾分类各种新模式的那根线,最终目标是让更多人能生活在更美好的环境中。

 

深圳黄贝劳力派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