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洗尽铅华,素面方显优雅

——看万绿园海绵化生态修复(一)


①万绿园内白鹭翩翩。


②市民畅游万绿园。


③志愿者参与海绵化改造。


④万绿园内飞翔的灰喜鹊。 


⑤改造后的万绿园风光旖旎。

 

 

    1月23日上午,海口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媒体代表走入万绿园,参观考察万绿园生态修复和功能修补第一阶段的改造成果。

    高大挺拔的椰子树,长势郁郁葱葱的大叶油草,新栽的红树生长良好迎风招展,市民游客悠闲赏景……改造后的万绿园,以其通透、大气的景观效果,得到了广大代表团们的肯定。

    万绿园生态修复第一阶段从2016年10月份开始准备前期工作,2017年6月份正式进行。截至目前,内湖治理、中心大草坪、亲水平台、生态驳岸和生态木桩已完成,还有小部分工作预计春节前将全面完工。

    空间大改变:改造闲置土地 增加游览区域

    “以前这里都是杂草,路不通,基础设施也不完善,特别是晚上黑乎乎的没人敢来。现在经过改造后,不仅变得漂亮和大气了许多,而且路灯、长凳都装好了,安全又舒适,为我们市民又增添了一个休闲娱乐的空间。”市民周宗贵点赞的这个地方,就是位于万绿园西南角的苗圃种植区。

    以前,这里因为功能配套及道路交通体系不完善,环境脏乱差,很少有人来。在此次环境和景观的全面改造过程中,将园区闲置空间充分利用起来,根据不同人群活动特点增设特色场地,如儿童活动乐园、健身活动区、休闲广场和慢行系统等,全面回归公园的公共属性,更好地服务广大市民,真正做到还公园于民。

    目前,园区西南角还保留有约10亩地的开放式种植苗圃,主要用于园区绿植摆花的培育,供市民游客参观欣赏。据统计,通过此次改造工程,共计增加游览面积约321亩,占总面积比例约30%。

    内湖大改变:截住污染渠道 堤岸由“硬”变“软”

    “河边有树有花有草还有鸟,每天都喜欢到这个河边栈道走走。”市民张先生说,自从万绿园内湖生态修复后,这里一派生机勃勃,不仅水不臭了,景色也非常好,成了大家最喜欢来的地方。

    “我们针对内湖治理,采用的是‘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景观提升’的技术路线。”中规院资源能源所工程师赖文蔚介绍,在内湖进行治理之前,对万绿园沿线的排污口进行了全面调查,共计发现19个排放口,其中最大的一个污染是来自明珠路片区的雨污排放口,每当下雨的时候污水就会进入内湖,污染湖体。通过治理公司进行截污纳管以后,把流入河体的污水截入了污水市政管网,将外来污水彻底“拒之门外”,从根本上提升和改善了内湖水质。同时,将原有毛石砌筑硬质驳岸进行软化处理,内湖驳岸向后拓宽,增设了滨水游步道空间,加强人与水的互动。

    “原来的内湖是硬质堤岸,游客走在上面离水比较高,也比较远,没有亲近性。”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景国平告诉记者,经过生态修复后,把原来的硬质堤岸“化硬为软”,改成了草坡入水,还在安全水位线里种上了红树,增加了部分亲水栈道,游客走在栈道上或者在河边都非常亲水,达到了人与水自然共生。“我们在河边选种了桐花等十种红树品种,数量达到四万株,现在水质开始好转,鱼类也增加了,吸引不少白鹭回来。”

    经过改造后的内湖,不仅视野开阔,还设置有观景广场、亲水平台和内湖栈道,真正实现了“透绿见蓝、透光见水”的效果。一到晚上,站在观景广场,马路对面高楼大厦上的灯光绚丽多彩,与景区内宜人景色交相呼应,为市民增加了夜景灯光观赏点。

    河中水质清澈,岸边红树长势良好,若是清早和傍晚,不时会有白鹭飞过……这个昔日游客路过掩鼻疾走的内湖,如今已经蝶变,朝着“水清岸绿白鹭飞”的美好愿景前进。

    道路大改变:融入海绵理念 补充地下水源

    “原来万绿园的草坪部分地形坑洼容易积水,有时候两三天才能干,在这次功能修补过程中,我们做了一些微地形,并在局部低洼的地方做了排水,让初期雨水干净安全地流入河中。”在“雨水花园”区,景国平指着草坪中一个不大的低洼草地介绍道,可别小看这个小小洼地,一到下雨天它的作用非常大,能够把汇集过来的雨水在公园里进行滞蓄和净化,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

    除了雨污混合水外,万绿园沿线的一个重要的污染源是初期雨水的污染。园区内初期雨水,由于没有经过自然过滤流入内河,导致河体水质差。在此次改造过程中,治理公司利用园区大面积的绿地空间构建“渗、滞、蓄、净、用、排”的海绵城市体系,构建起一个软质的、生态的修复空间。在海绵城市建设应用方面,侧重解决排涝问题,利用核心大草坪区域和现状低洼地形成“雨水花园”收集雨水、续存渗透。所收集的雨水通过雨水花园排水口排入湖体或海里,也可以将净化后的雨水收集起来用于场地喷灌,对雨洪进行资源化利用。

    在万绿园,海绵城市理念处处可见,连园区中的道路也是如此。

    据介绍,园区之前部分道路铺设陈旧,多部分采用混凝土道路和沥青道路,雨季渗透能力差,留不住水。“这次按照环保理念对园区道路进行提升改造,采用的是透水混凝土,透水层有8公分,雨水渗透后能达到一定的净化作用。”景国平表示,在改造过程中,以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对园区内的现有沥青道路和水泥道路进行透水化改造,增强硬质区域的透水能力,有效补充城市地下水资源,实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海山劳动力市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