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莫让焦虑一意孤行

  制图/黄欣

    子不语
  
  一位南京的学霸,今年终于被保送进了上海的一流大学。但是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孩子的母亲说,为了女儿的学习,十多年来,她放弃了单位旅游以及所有的同学、同事聚会,家里的电视机十几年都没开过。
  虽然女儿如愿进了名校,关于母亲“这样做值吗”的讨论却成为了网上热议的话题。但不管值或不值,无数后来者仍然在前赴后继。据新华社报道,广州一位在师范院校任教的家长,给5岁的儿子报了7个兴趣班,包括数学、书法、美术等。所有休假日都在各个兴趣班之间赶场,但她认为这都是孩子必须具备的素质。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家长则要开始一场长达十多年的奔忙。
  都说中国的孩子读书苦,现在看来比孩子更苦的是陪读的家长。从起跑线上的焦虑,一直要焦虑下去,小升初、中考、高考……我不知道报了7个兴趣班的孩子是不是快乐,也不知道十多年如一日浸淫在题海里的少女是不是已经麻木。将十多年的生活全部花在孩子的学习上面,这到底是一种伟大的母爱,还是家长用自己的焦虑为孩子筑起一个樊笼?
  家长的这种焦虑其实也不难理解,这一代七零八零后的家长,长于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旧的秩序土崩瓦解,新的秩序以一种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建立。于是这一代人的前半生大多都处于一种飞快的生活节奏中,他们每一天都在奋力追赶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虽然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用他们的努力极大地改善了自己的生活条件,从无到有完成了一定的财富积累,但他们尤觉错过的东西太多,赶不上的机会太多。这是属于一代人的集体焦虑感,遍布他们的职场、社交等等各个领域,但似乎在教育问题上,这种焦虑找到了突破口,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弥补他们错失的遗憾,用比他们更加快的步伐去抓住他们未曾抓住的东西。
  但他们未曾想到,他们的孩子所生所长的时代,将又会是另外一种面目。经济社会的发展虽然仍将持续,但几十年发展的积累已经让整个社会更加稳固,他们所需要拼命适应的全新时代对于他们的孩子来讲已经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环境,他们所忍受的社会变革带来的不安全感已经逐次消解。所以他们这一代人在仓促中所形成的价值观放到下一代身上多少有些不合时宜,孩子们理应越来越有底气地去享受这个时代的红利,与之相对应的,他们需要更健康、更完善的新价值观。
  具体到教育理念上面,上一代的教育理念功利色彩相对会比较浓厚——这也不能怪他们,当财富的阀门一下子打开,谁都会如饥似渴地将全部心思投注在分蛋糕上面。但这样的教育理念毕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无奈的产物,不应该将这种功利教育延续到下一代的孩子身上。这个时代的教育应该更加从容,更加强调个体的价值。成才必先成人,学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转化成证书、分数,转化成将来的收益,一个独立完善的人格、健康自由的心态才是这个日趋成熟的社会所需要、所尊重的。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克服他们身上的惰性,可以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与天赋,也可以为孩子去争取必要的优质教育资源,但不要将自己身上的焦虑,变成孩子身上的压力,不要将自己执念般的期待,变成孩子学习的唯一动力。
  有一个案例挺说明问题:哈尔滨有一个单亲母亲,从儿子中考一直陪读到儿子考研。孩子两次考研两次失败,为了母亲,他还想再考。但严重的抑郁症,使他再也考不下去了。孩子持刀自残,母亲夺刀相救,结果误刺母亲,险些要了她的性命。这位母亲本来是一个性格开朗、工作干练的基层妇女干部。当她下决心进城陪读的时候,刚刚40岁出头。她拒绝再婚,辞掉工作,卖掉房子,把自己生命的全部都押在了儿子身上。结果她换来的不仅是孩子考试的失败,也毁了孩子的人生。
  龙应台说:“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请给孩子他们需要的、想要的,而不是你一意孤行的焦虑。

坪地劳动力市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