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母婴资讯网聚沙母婴资讯网

人大常委会委员:地方债问题是中国经济最大灰犀牛

  原标题: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屡审屡发,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建议倒查责任

  12月2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分组审议***关于2016年度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多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关注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有的委员说,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是中国经济最大的“灰犀牛”,而该问题年年审计到,但审计后又出现该问题。

  针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有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建议倒查政府有关人员的责任,落实责任制;有的建议加快财经财税体制改革的进度,给予地方政府与其履责相适应的财力和财权,以及稳定的税源,从源头上来减少地方政府对债务融资的过度依赖。

  委员:地方政府债务是中国经济最大“灰犀牛”

  地方政府债务增长过快,涉及到金融风险。李盛霖委员说,前一段时期,他和全国人大财经委的一些同志结合审计整改跟踪,对地方政府债务的问题做了一些调查。从总的情况看,当前地方政府债务在可控范围内,问题比较突出的是隐性债务的风险。

  李盛霖说,隐性债务存在这样几个特点:一是规模比较大,有些地方的隐性债务规模已经和限额内的债务规模大体上相当;二是隐性债务集中在市、县两级,一些地方融资的平台公司相关债务是隐性债务的主体;三是部分隐性债务对应的资产变现能力不强,这些平台公司偿还债务基本上是依赖土地和房地产的增值,个别平台公司依靠的是借新还旧,甚至借新还息,一些项目资金需求比较大,建设周期比较长,项目没有收益,或者收益比较低。

  在分组审议时,辜胜阻委员也关注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他认为,地方政府债务是中国经济或者中国金融中最大的“灰犀牛”。外国人说中国有风险,首先拿地方政府债务的事情来说事。地方政府债务不在于透明的债务,而在于大量隐性的债务、看不见的债务。

  “看不见的债务或者隐性的债务究竟是多少?是说不清楚的。”辜胜阻说,前不久清华大学一教授带一团队,通过大数据来研究地方政府债务,估计政府的债务特别是隐性债务是非常大的。他还说,负债率100%就是警戒线了,而有些城市的负债率是400%,已经是四倍了。

  委员分析地方政府举债原因:有的抱有“中央兜底”心态

  吴晓灵委员认为,有两个因素会促使地方政府去借债,其中一个是对于GDP的追求。

  “我们考核的方法还是有问题,考核上 GDP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不是公共服务。如果把公共服务、义务教育、公共医疗卫生作为考核干部的主要指标的话,他的压力就不会像追求经济增长、投资速度那么大。”吴晓灵还认为,这也和干部任期有关系,干部若要尽量干满一届,在一届当中去干事情就能悠着点劲干。而现在有的干部到了一个地方一年、两年就想出政绩,急于出政绩就会急于做一些事情。

  吴晓灵说,坚持干部任期制,长期考核一个干部,在公共服务上考核干部,而不是在经济增长速度上考核干部,这样的话就能减少干部急功近利,盲目借债。

  除了考核的问题,吴晓灵认为,规划不切合实际也是促使地方政府去借债的因素之一。

  “制定‘十三五’规划时,全国人大财经委也提出,国家制定规划一定要考虑实现这个规划的财力来源。”吴晓灵说,现在有的规划做得太大,有些地方政府规划动辄上千亿、上万亿的投资,民间资本没有那么多钱,政府又要牵头,就要借债。

  辜胜阻说,财政部做了大量的工作,想管住地方政府债务,但是效果并不好,最关键的是责任制。“地方政府觉得他的任期很短,认为发债可以解决政绩问题,债务留给后面的人。后面的人也会想到,我这个地方有问题,中央政府会给我兜底,有这样一种考虑。”

  解决地方政府债务之道:倒查责任

  李盛霖认为,出现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既有思想认识的原因,也有体制、机制的原因。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切实加快财经财税体制改革的进度,尽快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地方各级政府事权和支出的责任,完善分税制,给予地方政府与其履责相适应的财力和财权,以及稳定的税源,从源头上来减少地方政府对债务融资的过度依赖。

  李盛霖说,据了解,***有关部门对此有了具体方案,明年要开展试点,关键是进度要加快。当前,正值地方换届,要防止“新官上任三把火”,防止“重打锣鼓另开张”,防止“新官不理旧账”。

  吴晓灵认为,如果想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一是改善干部的任期制度和考核制度,把规划做得实事求是。

  吕薇委员认为,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一方面应该加强对隐性和变相举债的控制,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违规举债的责任追究,预算法中提到地方债务要实行终身负责制和问责制,所以应加强这方面的责任追究和整改。

  辜胜阻建议,要发出中央政府不兜底的信号。“一定要有这个信号,如果没有这个信号,那就是道德风险。”

  辜胜阻还建议倒查责任,通过一个案例的处理,形成一种震慑的力量。“每次审计报告出来都有这个问题,年年讲,负债、债务的问题如果都是一些软约束,就会年年审,年年出现同样的问题,我希望有一些硬的措施来改变这一局面。”

责任编辑:桂强

人力资源市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